close

  奧巴馬亞洲四國之行在菲律賓畫上句號,訪菲的唯一“亮點”是美菲簽署為期十年的《加強防務合作協議》。美菲歷經兩年8輪談判終於達成這項協議,其核心內容是美軍可在菲指定區域新建軍事設施或升級現有基礎設施,預先部署防務和人道救援裝備、補給和物資等。
  該協議試圖規避菲律賓憲法的限制。菲律賓1987年憲法第18條第25款明確規定,未經國會同意和全民公決並簽署條約,菲律賓不允許外國駐軍、保留軍事基地和設施。1991年,菲律賓參議院投票拒絕延長美菲軍事基地協議,終結了美軍在菲長達93年的駐軍歷史。雙方於1998年簽署《訪問部隊協定》並經菲參議院1999年批准,美軍以訪問部隊的名義重返菲律賓。菲政府強調,新協議屬於行政性質,不屬於條約,無需菲參議院批准,不違反憲法。根據新的協議,美軍以“臨時”和“輪換”的形式,進駐和使用經雙方協商同意的基地和設施。
  美菲通過簽署新協議,各取所需,針對性明顯。美菲商簽《加強防務合作協議》的大背景是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以及南海局勢漸趨複雜化。東南亞是奧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中之重,菲律賓成為美推進這一戰略的重要棋子。強化和靈活運用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又不被設立永久軍事基地所累,符合美國全球軍事戰略調整的思路,有助於美國未來應對地區乃至域外潛在威脅,同時以此為基地和跳板,擴大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在這些動作的背後,是牽制和防範中國的戰略考慮。相比之下,菲律賓急於商簽新協議的目的更加單一,希借美國之手,支撐自己在南海爭議中的立場和地位,有點兒“拉大旗作虎皮”的意味,為此不惜“引狼入室”。
  美國官員包括奧巴馬本人都明確表示,該協議不是關於中國的,不是為南海問題所設計。奧巴馬更在東亞之行中,三番五次地強調,美方歡迎中國的和平崛起,美國的政策不是對抗中國,也不是遏制中國。按理說,中國沒必要對號入座。不過,美國這幾年在南海問題上的言行告訴人們,對於美方的上述表態,“如果認真,你就輸了”。以2010年時任國務卿的希拉里在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期間就南海問題發聲為標誌,美方開始高調介入和直接插手南海問題,涉及的廣度和深度都有加大,主動就具體南海問題表態的頻次明顯增加,口頭上呼籲緩和南海局勢,實際上在推波助瀾,使南海問題熱度難減。美菲新協議為美國今後長期插手南海問題做了鋪墊。
  當今的中國不是任何國家能夠遏制的了的。從這一點上來說,在奧巴馬等美國高官表示美國不奉行對華遏制政策時,還不能一概斥之為言不由衷。中美在亞太地區和亞太事務中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在全球事務中共同點也很多。對於這一點,中美有共識,雙方誰都不願走向對抗和衝突。但問題是,有時願望是一回事,現實是另一回事。美國為維持在亞太乃至全球事務中的主導地位,忍不住要打壓任何被認為可能對美戰略利益形成挑戰的力量,這曾被明白無誤地寫入美國的國家戰略。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在奧巴馬啟程出訪亞洲四國之際寫到,奧巴馬會發現他此行中的大半時間都在“走鋼絲”,即在實現地區美國盟友的期待與避免引發中國對美國動機的懷疑之間進行平衡。
  奧巴馬連日來在釣魚島和南海等問題上看似矛盾的表態,實際上是“走鋼絲”的結果。美國在歷史上是搞戰略平衡的老手,但也屢屢失手。在南海問題上,一邊是中國崛起勢頭不減,與東盟關係持續加強,堅持和平解決南海問題又固守捍衛主權的底線、加強維護主權的手段;另一邊是菲律賓等個別國家覬覦南海戰略和經濟利益,企圖長期霸占中國南海島礁,與美國對華政策中的牽制、防範中國的一面“一拍即合”,聯手在南海問題上制衡中國。美國也許自認為在“鋼絲”上能夠長袖善舞,還會有幫手,但著實辛苦。在南海問題上,不介入吧,擔心失去影響東南亞的重要抓手,危及自身“霸主”地位和聲譽;介入吧,又恐引來太多的額外負擔,危及同中國在重要領域的合作。
  美國總想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於是選擇“平衡”和“再平衡”戰略。這本無可厚非。只是若損害到中國的核心利益,就必然會再次失去“平衡”。同理,在南海問題上,美國若執意“走鋼絲”,難免會出現失手或失足,跌進水裡。
  (賈秀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h52ohqpr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